资本运营、资产管理、产业升级、产权流转、招商服务

国控先锋榜丨地储粮管理公司:张超


发布时间:

2025-09-22

       编者按:今年以来,集团系统干部职工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党建领航、质效为先、内强外拓、对标提升”总要求,持续深化“先锋国控・同心建功”体系建设。7月,集团聚焦“四个先锋”,评选出第一批共计101位“国控先锋”。为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选取部分立足岗位攻坚克难、创新奉献的一线干部职工,通过公众号编发“国控先锋榜”先进风采录特辑集中展示,用身边榜样激励系统干部职工提振精神,奋勇争先,共同续写集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十六载守粮仓    一颗心护粮安

临沂市地方储备粮油管理有限公司综合部部长 张超

    我叫张超,在临沂市地方储备粮油管理有限公司守护粮仓,一晃就是十六年。每天清晨第一个走进粮库,夜深人静时熄灭最后一盏灯光,这日复一日的坚持,是我对每一粒粮食的尽心守护,更是对这份平凡岗位沉甸甸的担当。

仓里的“丈量者”

把细节刻进骨子里

早年间,粮温还靠手工记录时,我总是一遍遍攀爬仓梯,用手指丈量粮堆的每个角落。老职工说我看粮食的眼神,像在端详自己的孩子。确实,在我眼里,每一粒粮食都带着土地的温度,容不得半点马虎。从保管员到管理者,身份变了,可对守护每一粒粮食的初心没变。那些被翻卷了边的账本,写满批注的工作手册,改了又改的管理流程图,都是我把“守好粮仓”这个念头落到实处的痕迹。粮食安全从不是抽象的词,它是仓房里均匀分布的测温点,是通风口精确到厘米的开启角度,是账本上工整如印刷体的数字。我常想,我们守的不只是粮,是百姓碗里的安稳。

扩建项目的“攻坚者”

啃下硬骨头建粮仓

粮仓扩建是省级重点项目,更是民生工程。作为党员,我憋着一股“老黄牛”的劲,想着非要把这事干成才行。规划设计阶段,我带着图纸走遍库区,每栋仓房的位置、道路管网的走向,都反复推敲,看着规划图上的仓房一点点从纸面上落到实处,觉得所有的奔波都值。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建立了“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报进度、交材料,累计报送进展统计、报告、申请百余份。还啃下了建设、资金、设计三轮谈判以及地上物赔偿价格评估的硬骨头。目前,该项目成功纳入山东省“十五五”粮食仓储设施重点规划。

团队里的“排头兵”

把敬畏种进人心

在粮库,我总跟年轻职工说:“粮食是有生命的,咱们的每个操作都得对得起这份生命。”他们眼中,我既是严格的管理者,又是倾囊相授的老师傅,手把手教他们扦样时,我会一遍遍示范动作:握扦的力度、插入的角度、取样的广度,半点含糊不得。就这样,老职工愿意把一辈子的经验掏出来,新职工拿着本子追着问,这“传帮带”的劲儿慢慢成了粮库的习惯。同时,针对传统粮情监测依赖人工、预警滞后等痛点问题‌,探索出一套能高效运作的质量管控闭环管理体系:通过部署多参数粮情监测系统,构建“数据采集-智能分析-分级预警-处置反馈”的数字化防控链。从粮食入库的检测,到储存中的温湿度调控,再到出库时的核验,每个环节都连着“敬畏”二字。我还习惯将学到的政治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并将“如何用群众路线方法化解储粮纠纷”“怎样在保管作业中践行工匠精神”等实践思考及时分享,在团队中形成了学用结合的良好作风。

绿茵场上的“冲锋号”

把韧劲融在日常

除了粮库,我常待的地方是足球场。作为队里最年长的队员,在首届红色沂蒙城市足球联赛中,我所在的tapplay足球队靠着拼劲拿到了赛事第七的成绩。赛场上抢断要准,就像粮库扦样要准;踢球长传要稳,就像调控通风口角度要稳。我总跟队友说:“要把保管粮食安全的耐心用到练球上,就没有踢不好的比赛。”球场上的配合,让我更懂团队的重要性;汗后的畅快,也让我能以更足的劲投入工作。看着年轻职工与我们一起踢球,再回到岗位上更能扛事,就明白:工作和生活就是一股绳,热爱生活的劲,总能反哺工作的韧。

十六年过去,当初的职业选择,早已成了刻进骨子里的信仰。粮食工作者从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就像仓里的谷物,一粒虽轻,聚起来却能撑起国泰民安的根基。往后,我依然会每天坚持第一个走进粮库,守好这一方粮仓,争做团队里“最靠得住的人”。